最近终于把郝景芳《人之彼岸》书后面的小科普看完并且做完了思维导图,把这个拖了太久的事情结束是因为人工智能导论课的一次作业:“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的智力?”,下面是正文:

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的智力?我的答案是有可能,不过目前还有很多挑战。
首先,这一问题将比较限定在了人的智力,更准确地说,就是人认识、理解事物并且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处不探讨人工智能是否会拥有人的情感、人的意识或是人的欲望,仅仅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层面来探讨人工智能的“智力有没有可能超越人类。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目的之一,就是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借由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考和行动,让计算机能够辅助甚至代替人类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因此,目前的人工智能,可以说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已经超越了人的智力。就拿AlphaGo获胜的棋局来说,可以说在围棋这一领域,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人的智力。
除了围棋,在语言翻译、语音识别、图像检测等诸多方面,人工智能都可以说是超越了人的智力。但承认人工智能在单个领域上的卓越性,并不等于我们认同人工智能完全超越了人的智力。
且不说人工智能还没有应用完任何一个微小的分支领域,即使存在那么一个时间结点,人工智能在任何一个可以应用的小分支下都能够比人类完成得更高效、更好,在那时,人工智能也只是将在这些领域中的“经验”进行叠加。如果没有综合将多个领域的结果产生出创造性的洞见,那么人工智能也仅仅只是一个有强大思考和计算能力的机器罢了,它无法拥有人类的智力。
人的思考过程并不只是多个领域结果的简单叠加,我们的智力不是单一的分辨图像,翻译句子或是解数学题,我们的智力高明在我们能够以我们的一切认识作为输入,输出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果。换句话说,我们能够综合地考虑问题,触类旁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割裂地分解每个子问题,得到每一个答案。
我们能够基于我们的常识,即使只知道一个线索,通过想象、推测出整个事件。我们能够根据我们的世界观,和一系列我们意识到或者没有意识到的规则,对某件事情进行决策。我们的智力在于“综合”,而这种综合,目前还没有人工智能能够做到。如果人工智能想要拥有超越人类的智力,那么它们至少需要大量的数据集,能够将整个世界的规则、机制全部都输入来训练。
上述提到的“综合的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需要靠智商的思考,但除此之外,人类的智力还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我们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已经被使用到了。 通常,这种智力也被称为“快思考”,它们被本能驱动,但同样是由大脑的相互配合而完成的,也因此人产生了感知、情绪、情感等。而这种类型的智力,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难度要更大。
另外,人还具有创造力(这是否算是一种智力)。在审美和艺术上,就算我们让人工智能学习绘画、写诗、写文章,那并不是真正的创造力,只是在既定的输入下精准的模仿。人类创作的艺术品通常都会被人的经历、性格、周遭发生的事情所影响,而人工智能因为常识体系没有构建,没有自己的世界观,也没有自己的意识、情感,它们的艺术作品仍然是缺乏灵魂的。如果想要让人工智能具有这一类型的智力,那么绕不开的还是得先实现“综合”能力,注入意识,将人工智能铸造得几乎和一个人类没有什么区别才有可能实现这种类型的创作。
不过,如果以上所说,未来的人工智能都完美地实现了,那时人工智能会因为其强大的计算性和极高的效率而能够轻易地掌握人类所拥有的能力,在和人类的竞赛中成为永远的胜者,甚至发现了人类从未发现的规律和捷径,那时人工智能才算是真正超越了人类。
当然,如果它们不存在感情、不存在个人意志,也无法超越人类,也不会对人类有什么威胁。而反过来想,作为人类的我们其实是一个比目前的人工智能神奇和有智慧千百倍的生物。我们有思想、有感情、具有创造力,虽然我们也没有那么理性,在但我觉得那也是作为人的骄傲,是我们的生气之所在。
当然我的观点也借鉴了郝景芳的那两篇科普文章,如果想了解可以先看看思维导图,或者直接找原文来看。

离超级人工智能到来还有多远

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学习?

从大一开始,我的周围很多人都在学人工智能,不过彼时它还没有很吸引我。我对人工智能最初的印象是高中的时候,因为AlphaGo写过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议论文,那时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深度学习”。(哎想想当时的我也根本不知道那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词汇会在未来的日子支配我的时间)上了大学以后写过一些人工智能的短篇小说和小段落,不过也都是没有理论支撑的软科幻罢了。
等到上学期选了机器学习的课,才稍微开始入了门,这学期也选了深度学习引论和人工智能导论两个选修。虽然我没读过几篇论文,网络也没跑过,但是我隐隐地感觉这是更加激动人心的事情。幸好我现在确实可以像一句话说的那样“做组里来无影去无踪的本科生”,真正的参与一点点事情,更多的是看到新的东西。
如果真的做不出什么成绩也无所谓,我只希望回忆起来的时候,我会觉得幸好那时学会了那么有意思的东西。那就已经够好了。